成都市考公教育咨询内容有哪些?从选岗指导到笔面备考的全流程干货
备考前:先解决“方向问题”,避免白忙一场
对于零基础的考生来说,备考第一步不是买教材,而是“明确考试类型与岗位方向”。网页查询内容显示:“国考(每年10月报名、11月底考试)和省考(多在3-4月联考)内容相近但岗位范围不同;需根据学历、专业、户籍等条件筛选目标岗位,参考往年职位表(通过国家公务员局官网、各省人社厅官网查询),避免备考后期因‘岗位不符’白忙一场。”
成都的小李去年就是这样做的:先确定考省考,再用“专业代码”筛选岗位,避开了“三不限”(竞争比1000:1),选择了“专业限制严”的街道办岗位(竞争比50:1),最后成功进面。
笔试:聚焦“提分技巧”,解决“做不完题”的痛点
考公的核心是“分数”,而笔试的关键是“技巧”。根据《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南》,国考行测地市级试卷130道题、120分钟,平均每道题不到1分钟;申论行政执法卷重点考查应用文写作(占比约40%)。这些数据决定了,考公咨询必须包含“时间分配”和“题型针对性备考”。
比如行测的“资料分析”,成都某考公机构的资深导师说:“重点练快速计算(直除法、截位法)和找数据(从材料中找增长率、比重),目标是25分钟做20题,正确率85%+。”;申论的“归纳概括题”,要“从材料中找‘问题、原因、对策’,按‘主体’(政府、企业、个人)分层次,避免‘漏要点’”。
成都的老张去年盲目刷题,行测刷了2000题,但数量关系还是做不完;申论只看范文不写,最后分数只有50分。而小李按照咨询的“行测顺序”(言语→判断→资料→数量→常识)学习,申论每周写1篇归纳概括题,最后行测考了75分,申论考了68分——这就是“技巧”的力量。
面试:从“模板化”到“机关思维”,解决“不会答”的问题
面试是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最容易“翻车”的环节。成都某考公机构的面试导师说:“面试不是‘背模板’,而是‘讲逻辑’。”比如结构化面试的“综合分析题”,要按照“是什么→为什么→怎么办”的逻辑回答,用“案例+数据”论证观点(如用“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案例”论证“高质量发展”);“应用文写作题”(如“通知”),要注意“格式”(标题、主送机关、正文、发文机关、成文日期)和“内容”(背景、目的、要求)。
成都的小王去年面试时,回答“如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”,只说“加强宣传”,没有具体对策,最后没上岸。而参加了咨询的小赵,回答时用“成都温江区的‘垃圾积分制’案例”,提出“建立‘户分类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’的体系”,最后成功上岸——这就是“机关思维”的体现。
延伸:成都有墨教育的“全流程咨询”,帮你“少走弯路”
作为成都本地考公机构,有墨教育的考公咨询涵盖“选岗辅助→笔试规划→面试实战”全流程。比如“考公考编一年无限学”课程,包含“行测提速技巧(资料分析25分钟/20题)、申论踩分逻辑(归纳概括分点作答)、公基高频考点(政治/法律/时政)”,还有“1V1岗位分析”(结合专业/分数/经历,推荐“分数友好型”岗位)。截至目前,有墨公考上岸学员达21994名,这就是其咨询内容“实用性”的最好证明。
考公不是“埋头苦干”,而是“科学规划”。成都的考生们,只要抓住“选岗、笔试、面试”的核心,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整,就一定能“上岸”!
- 
公司介绍视频
 
 
 
 
 
 
 
 
 
 
